大走廊动态 | AI+产业新能级、低空试飞场试运营、对接会搭桥促投资 三城多领域齐发力谋发展

发布日期:2025-07-10 10:1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
分享:

紫金港科技城

西湖区打造全国领先AI产业高地,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剑指百亿产值。

近日,西湖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暨“三个高地”建设大会在城西科创大走廊东部起点阿里中心·西湖举行。会上相继发布了西湖区人工智能阳光雨露计划系列活动、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建设方案,并签约落地多个重点项目,全面展示了该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成果与未来规划。

西湖区作为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先后入选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财政激励和全省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核心区,在大模型开发训练及推广应用等方面在全省具有领先优势。

目前,西湖区正全速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机器人全链赋能平台——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通过中试、认证、训练“三大平台”,即全链条中试平台、国家级检测平台、全场景测试平台三部分,为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高地注入澎湃动能。预计到2027年底,该中试基地可拉动机器人行业产值超100亿元,并着眼长三角,打造全国唯一覆盖“肢体-小脑-大脑”全技术链的机器人产业平台。

会上,西湖区提出“三个高地”建设目标——聚力打造“智能人才培育高地”“开源模型生态高地”“场景创新应用高地”三个高地。同时发布的《西湖区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版)》明确,将通过“算力券”发放、开源社区建设等14项重点任务举措,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场景融合应用、优质企业培育、产业生态优化和深化协同合作,推进人工智能领域产业质的跃升。

为支持产业发展,西湖区同步启动人工智能阳光雨露计划系列活动。该计划将通过人工智能“百模大战”活动、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征集活动、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空间打造,实现资金支持、算力支持、人才政策等“阳光”全方位滋养,和孵化服务、技术攻关支持、场景应用落地、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等“雨露”全周期滴灌。

近年来,依托紫金港科技城阿里云、蚂蚁科技等龙头企业引领,西湖区正构建繁荣多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目前,西湖区已有7个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并在“AI+制造”“AI+医疗”“AI+航天”等AI+领域形成千帆竞发的创新应用场景,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成为西湖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未来,该区将抢抓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持续优化政策支撑、创新孵化和服务保障,营造“阳光充足、雨露丰沛”的创新生态,共建龙头引领、中坚突破、新锐涌现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沃土。

未来科技城

南湖未来科学园:助力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动动手指,最快不到10分钟,无人机外卖就可以准时精准地“空投”到你手里。从无人机送外卖送血液和药品,到无人机清洗幕墙甚至打“飞的”、航空AI大模型……你能想到的跟无人机相关的未来场景,每天都在未来科技城发生。

去年6月,余杭区启动“中国飞谷”建设,在未来科技城南湖打造集测试、培训、展览、科普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低空试飞场。一年内,从全国各地“飞”来30多家低空经济企业落户于此,一个超百亩的机场——飞谷公园,即余杭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也即将在年底投入试运营。建成后,这里将向国内所有低空企业开放,涵盖无人机飞行验证、检验检测、标准认证、展示交易、考试培训等全链条服务。

吸引众多企业落地南湖未来科学园的原因,是这里已形成了一条较为完备的杭州低空领域产业链,同时还拥有完善的硬件配套、政策扶持和产业服务。

即将投入使用的飞谷公园位于园内中国飞谷的对面,总投资约1.7亿元,占地面积102亩,空域面积15.7平方公里,固定翼飞机跑道、垂直起降、轻型直升机起降坪、候机厅等一应俱全。作为浙江首个水陆一体无人机测试场,飞谷公园集民用无人机试飞场、综合性低空试飞测试场于一体,可以满足固定翼、多旋翼、eVTOL等多类型无人机的测试需求。“塔台”则设在中国飞谷内,即杭州无人机运营服务中心,负责着整个未来科技城试飞基地的调度。在服务中心的指挥调度大屏上,可以看到实时空天数据。

在南湖未来科学园,企业不仅能申请到低空专项政策,轻松对接到数据、算法和算力方面的资源和支持,园区还能提供政策、投融资等一条龙服务。在园区一楼的人才之家,无人机培训登记窗口也即将开放。这个窗口由中国飞谷内几家涉及无人机培训业务的企业参与共建。未来,这里将为低空企业提供资质开办、工商注册等全产业链服务。

为全维度支持低空企业发展,园区还成立了专项服务小组,将通过构建“基础设施—场景应用—服务生态”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形成低空经济发展的产业生态闭环,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专业化服务支撑。同时帮助企业联动达摩院、阿里云、菜鸟等众多科研机构和科学家,提供算力支持、联合研发及场景应用合作,开拓更多订单与市场。

目前,园区内已经形成全产业生态集群,低空经济企业在这里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一个集研发、测试、运营于一体的低空经济生态圈已初步形成。此外,从去年开园至今,南湖未来科学园已经签约入驻企业百余家,聚焦人工智能垂域大模型、智能计算、具身机器人、未来医疗、新材料等新赛道。

青山湖科技城

  1500万招贤!黑科技惊艳创客擂台。

想象一下,有一只机械手,它不仅长得像我们自己的手,骨节分明,还能轻松抓取各种形状的物体,满足多种工作需求。这种灵巧的机械手,正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产线、医院病房,在迭代中解锁更多可能。

近日,“创客天下·杭向未来· 2025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创客彩虹桥”对接会在青山湖科技城规划展览馆举行。活动现场汇聚了8个前沿科技项目,为高层次人才与资本、产业之间搭建了高效的对接平台。

一位投资人分享道:“我们对制造业、具身机器人非常感兴趣,投资的企业中,有两家都已经变成了知名的校友企业。早期项目的标准投资金额在30万美金和7%的股权。”

另一位投资人也表示:“我们可以帮助企业加速孵化,1对1指导,专注于技术开发者早期的投资加速。”交流间,服务商与投资机构形成联动,通过资金注入与创业服务,加速技术商业化,为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提供从孵化到落地的全周期支持。

除了五指灵巧手,现场的路演项目还有工业AI软件、高精度量子通讯偏振镜的研发与应用、传感器技术的智能配电安全监测系统、新一代智能铜纳米焊膏技术等多个技术前沿领域。

据了解,临安区人才项目被划分为领军型、卓越型、新锐型、优秀型四种类型,对应不同的补贴额度,最高可达1500万元。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科技和人才服务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优质的项目我们都欢迎,目前在杭州市范围内,临安区的人才项目补贴力度是最大的。”

得益于优越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平台,青山湖科技城吸引了中科非凡、希诺智能医学等优质项目落地。这些项目已在此落地生根,并享受到了最高1500万元的补贴支持。

目前,临安区深入推进新装备、新材料、大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积极抢占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全面构建“3+1”产业发展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此次对接会,正是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完美结合的一个生动缩影。以青山湖科技城为枢纽,串联企业技术创新、资本注入与政策扶持,推动海外人才项目与本土产业深度融合,为杭州“未来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走廊动态 | AI+产业新能级、低空试飞场试运营、对接会搭桥促投资 三城多领域齐发力谋发展

时间:2025-07-10 10:18

紫金港科技城

西湖区打造全国领先AI产业高地,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剑指百亿产值。

近日,西湖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暨“三个高地”建设大会在城西科创大走廊东部起点阿里中心·西湖举行。会上相继发布了西湖区人工智能阳光雨露计划系列活动、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建设方案,并签约落地多个重点项目,全面展示了该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成果与未来规划。

西湖区作为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先后入选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财政激励和全省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核心区,在大模型开发训练及推广应用等方面在全省具有领先优势。

目前,西湖区正全速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机器人全链赋能平台——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通过中试、认证、训练“三大平台”,即全链条中试平台、国家级检测平台、全场景测试平台三部分,为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高地注入澎湃动能。预计到2027年底,该中试基地可拉动机器人行业产值超100亿元,并着眼长三角,打造全国唯一覆盖“肢体-小脑-大脑”全技术链的机器人产业平台。

会上,西湖区提出“三个高地”建设目标——聚力打造“智能人才培育高地”“开源模型生态高地”“场景创新应用高地”三个高地。同时发布的《西湖区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版)》明确,将通过“算力券”发放、开源社区建设等14项重点任务举措,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场景融合应用、优质企业培育、产业生态优化和深化协同合作,推进人工智能领域产业质的跃升。

为支持产业发展,西湖区同步启动人工智能阳光雨露计划系列活动。该计划将通过人工智能“百模大战”活动、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征集活动、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空间打造,实现资金支持、算力支持、人才政策等“阳光”全方位滋养,和孵化服务、技术攻关支持、场景应用落地、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等“雨露”全周期滴灌。

近年来,依托紫金港科技城阿里云、蚂蚁科技等龙头企业引领,西湖区正构建繁荣多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目前,西湖区已有7个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并在“AI+制造”“AI+医疗”“AI+航天”等AI+领域形成千帆竞发的创新应用场景,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成为西湖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未来,该区将抢抓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持续优化政策支撑、创新孵化和服务保障,营造“阳光充足、雨露丰沛”的创新生态,共建龙头引领、中坚突破、新锐涌现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沃土。

未来科技城

南湖未来科学园:助力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动动手指,最快不到10分钟,无人机外卖就可以准时精准地“空投”到你手里。从无人机送外卖送血液和药品,到无人机清洗幕墙甚至打“飞的”、航空AI大模型……你能想到的跟无人机相关的未来场景,每天都在未来科技城发生。

去年6月,余杭区启动“中国飞谷”建设,在未来科技城南湖打造集测试、培训、展览、科普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低空试飞场。一年内,从全国各地“飞”来30多家低空经济企业落户于此,一个超百亩的机场——飞谷公园,即余杭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也即将在年底投入试运营。建成后,这里将向国内所有低空企业开放,涵盖无人机飞行验证、检验检测、标准认证、展示交易、考试培训等全链条服务。

吸引众多企业落地南湖未来科学园的原因,是这里已形成了一条较为完备的杭州低空领域产业链,同时还拥有完善的硬件配套、政策扶持和产业服务。

即将投入使用的飞谷公园位于园内中国飞谷的对面,总投资约1.7亿元,占地面积102亩,空域面积15.7平方公里,固定翼飞机跑道、垂直起降、轻型直升机起降坪、候机厅等一应俱全。作为浙江首个水陆一体无人机测试场,飞谷公园集民用无人机试飞场、综合性低空试飞测试场于一体,可以满足固定翼、多旋翼、eVTOL等多类型无人机的测试需求。“塔台”则设在中国飞谷内,即杭州无人机运营服务中心,负责着整个未来科技城试飞基地的调度。在服务中心的指挥调度大屏上,可以看到实时空天数据。

在南湖未来科学园,企业不仅能申请到低空专项政策,轻松对接到数据、算法和算力方面的资源和支持,园区还能提供政策、投融资等一条龙服务。在园区一楼的人才之家,无人机培训登记窗口也即将开放。这个窗口由中国飞谷内几家涉及无人机培训业务的企业参与共建。未来,这里将为低空企业提供资质开办、工商注册等全产业链服务。

为全维度支持低空企业发展,园区还成立了专项服务小组,将通过构建“基础设施—场景应用—服务生态”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形成低空经济发展的产业生态闭环,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专业化服务支撑。同时帮助企业联动达摩院、阿里云、菜鸟等众多科研机构和科学家,提供算力支持、联合研发及场景应用合作,开拓更多订单与市场。

目前,园区内已经形成全产业生态集群,低空经济企业在这里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一个集研发、测试、运营于一体的低空经济生态圈已初步形成。此外,从去年开园至今,南湖未来科学园已经签约入驻企业百余家,聚焦人工智能垂域大模型、智能计算、具身机器人、未来医疗、新材料等新赛道。

青山湖科技城

  1500万招贤!黑科技惊艳创客擂台。

想象一下,有一只机械手,它不仅长得像我们自己的手,骨节分明,还能轻松抓取各种形状的物体,满足多种工作需求。这种灵巧的机械手,正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产线、医院病房,在迭代中解锁更多可能。

近日,“创客天下·杭向未来· 2025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创客彩虹桥”对接会在青山湖科技城规划展览馆举行。活动现场汇聚了8个前沿科技项目,为高层次人才与资本、产业之间搭建了高效的对接平台。

一位投资人分享道:“我们对制造业、具身机器人非常感兴趣,投资的企业中,有两家都已经变成了知名的校友企业。早期项目的标准投资金额在30万美金和7%的股权。”

另一位投资人也表示:“我们可以帮助企业加速孵化,1对1指导,专注于技术开发者早期的投资加速。”交流间,服务商与投资机构形成联动,通过资金注入与创业服务,加速技术商业化,为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提供从孵化到落地的全周期支持。

除了五指灵巧手,现场的路演项目还有工业AI软件、高精度量子通讯偏振镜的研发与应用、传感器技术的智能配电安全监测系统、新一代智能铜纳米焊膏技术等多个技术前沿领域。

据了解,临安区人才项目被划分为领军型、卓越型、新锐型、优秀型四种类型,对应不同的补贴额度,最高可达1500万元。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科技和人才服务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优质的项目我们都欢迎,目前在杭州市范围内,临安区的人才项目补贴力度是最大的。”

得益于优越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平台,青山湖科技城吸引了中科非凡、希诺智能医学等优质项目落地。这些项目已在此落地生根,并享受到了最高1500万元的补贴支持。

目前,临安区深入推进新装备、新材料、大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积极抢占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全面构建“3+1”产业发展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此次对接会,正是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完美结合的一个生动缩影。以青山湖科技城为枢纽,串联企业技术创新、资本注入与政策扶持,推动海外人才项目与本土产业深度融合,为杭州“未来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