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 >>廊内新闻

媒体看廊 | 优化营商环境、整合创新资源 大走廊激发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

发布日期:2024-07-17 09:5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
分享:

杭州紫金港科技城:深耕“科教产人”融合 打造全国新型大学城创新高地新典范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紫金港科技城作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关键一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书写着科教产人深度融合的崭新篇章。

紫金港科技城环抱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两所顶尖大学,落地了华大杭州研究院、浙江省微波毫米波射频产业联盟,领军人才、顶尖人才数量位于浙江省前列。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让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紫金港科技城全力高标准打造“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全力打造人才港、科技港、国际港。目前,紫金港科技城已拥有上市企业12家、规上企业119家、专精特新企业96家、国高企289家,“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已经被纳入浙江省首批省级创新深化改革试点。2024年一季度,创新生态圈内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19.62 亿元,同比增长93.3%,创新驱动势头强劲。

科创成果要转化落地,离不开空间要素的支持。为了在成果转移转化上率先探路、攻坚破难,2024年4月,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与西湖区政府的合力支持下,由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与西湖大学合作共建,成立了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留足空间。

“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让我们有更多机会,面对面和行业内的科学家、投资家碰撞交流,及时捕捉产业机遇,有助于我们企业降本增效。”某企业负责人说。

环境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为更好厚培“近悦远来”营商沃土,杭州紫金港科技城着眼于影响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提供了一站式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助力企业发展,提升营商环境;全域推广浙江省首个AI为企服务平台“西湖企服”数智平台,应用AI助企专员“西小服”,24小时在线解答企业咨询、受理企业诉求。

“以知识产权服务功能为例,我们联合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打造,贯穿咨询、申请、交易、保护、产业化为一体的科创生态体系。围绕知识产权申请转化、法律维权等全流程,提供全链式服务,促进其就地交易、转化并孵化。”杭州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新闻网

国际农业机器人创新中心

在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成立

当历史悠久的农业与新鲜活力的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传统农业就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农业机器人技术如何推进创新?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

7月9日,浙江首届农业机器人创新大会在杭州青山湖科技城举办。此次大会以“汇聚全球智慧,推动国际合作”为主题,旨在整合国际资源、汇聚全球智慧,进一步推动国际农业机器人技术创新,加快农业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

会上,国际机器人组织联盟与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青山湖科技城机器人产业发展,促进国际机器人产业交流合作,打造国际农业机器人创新集聚区和产业孵化平台。

当日还成立了国际农业机器人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由国际机器人组织联盟(IARA)联合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自动化技术研究院以及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将围绕农业机器人智能识别和定位技术,高适应性末端执行机构的创新设计,低成本、高可靠作业农业机器人等方向开展研究。旨在有效整合农业机器人领域前沿技术、领先产品和专家资源,加速农业机器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近年来,青山湖科技城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浪潮,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全力打造智能装备这个核心产业地标。在机器人领域,青山湖科技城已具备了一定基础,集聚了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科技和人才服务部部长李萍表示,共建国际农业机器人创新中心,有助于促进国内外技术团队与青山湖科技城企业交流合作,推进青山湖科技城在农业机器人领域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育和产业发展。

“以前是孤军奋战,现在可以得到全省、全国,甚至国外专家的支持了。”杭州自动化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卜琰说,农业机器人行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不仅要融合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还包括产业机器人的底盘技术、机械臂技术。他表示,接下来也会不断发挥自身创新和成果转化优势,推动更多适合地方产业的机器人落地。

浙江日报

杭州“深化改革、强基固本”持续做优营商环境

阳光雨露 万物生长

伴随着杭州经济“半年报”、一系列“更有看头”的先导性指标出炉,今年上半年——

杭州每日新设企业超400家,以全省首位的增量,成为我省首个、全国第七个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的城市;

15.1万名35周岁以下大学生“落户”杭州,同比增长10.1%,位居全国前列;

1至5月,杭州实际利用外资36.94亿美元,总量在全国所有城市位列第三,仅次于上海、苏州;

今年以来,杭州抓住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机遇,落实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将优化营商环境确定为“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提升服务效率,重塑产业生态,优化创新要素,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创新要素配置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

如果说营商环境是企业的阳光、水和空气,那么,创新生态的“小气候”堪称营商环境“皇冠上的明珠”。

2022年,杭州启动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一场打破行政层级、地域限制、信息壁垒,统揽土地、人才、资本、数据等要素优化配置的集成改革拉开序幕,构建集研发、孵化、投资于一体的“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成为抓手。

在环浙大紫金港创新生态圈,“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的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机制逐步建立;在余杭,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组建“亲科办”,利用成果转化大模型将600余项科创平台待转化科技成果匹配给杭州市5000余家企业……

人工智能是其中最繁忙的赛道,杭州为选手们精准送上一双趁脚的“跑鞋”。

新年伊始,杭州发力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一项关键举措是设立每年总额2.5亿元“算力券”,拿出真金白银补贴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

深耕AI细分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杭州灵伴科技公司,尝到了创新“小气候”的阳光雨露。“目前,我们算力采购规模约百万级,但预计后期增速会很快。政府发放‘算力券’,对我们降成本有很大帮助。”公司高级副总裁宓群认为,“算力成本‘洼地’对人工智能企业来讲,肯定是杭州营商环境的一张新名片。”

供给增值服务

全面提升企业获得感

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这是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跃进——

政策红利,有“自荐”。

“今年省里刚出台了‘免申即享’的科研补贴政策,政府部门就主动和我们对接了。”杭州谐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主管章淑媛说,不用跑线下窗口,两周内就拿到了150万元补贴。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是写在梦想小镇白墙之上的“改革名言”,也是杭州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的真实写照。


媒体看廊 | 优化营商环境、整合创新资源 大走廊激发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

时间:2024-07-17 09:53

杭州紫金港科技城:深耕“科教产人”融合 打造全国新型大学城创新高地新典范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紫金港科技城作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关键一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书写着科教产人深度融合的崭新篇章。

紫金港科技城环抱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两所顶尖大学,落地了华大杭州研究院、浙江省微波毫米波射频产业联盟,领军人才、顶尖人才数量位于浙江省前列。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让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紫金港科技城全力高标准打造“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全力打造人才港、科技港、国际港。目前,紫金港科技城已拥有上市企业12家、规上企业119家、专精特新企业96家、国高企289家,“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已经被纳入浙江省首批省级创新深化改革试点。2024年一季度,创新生态圈内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19.62 亿元,同比增长93.3%,创新驱动势头强劲。

科创成果要转化落地,离不开空间要素的支持。为了在成果转移转化上率先探路、攻坚破难,2024年4月,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与西湖区政府的合力支持下,由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与西湖大学合作共建,成立了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留足空间。

“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让我们有更多机会,面对面和行业内的科学家、投资家碰撞交流,及时捕捉产业机遇,有助于我们企业降本增效。”某企业负责人说。

环境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为更好厚培“近悦远来”营商沃土,杭州紫金港科技城着眼于影响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提供了一站式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助力企业发展,提升营商环境;全域推广浙江省首个AI为企服务平台“西湖企服”数智平台,应用AI助企专员“西小服”,24小时在线解答企业咨询、受理企业诉求。

“以知识产权服务功能为例,我们联合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打造,贯穿咨询、申请、交易、保护、产业化为一体的科创生态体系。围绕知识产权申请转化、法律维权等全流程,提供全链式服务,促进其就地交易、转化并孵化。”杭州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新闻网

国际农业机器人创新中心

在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成立

当历史悠久的农业与新鲜活力的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传统农业就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农业机器人技术如何推进创新?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

7月9日,浙江首届农业机器人创新大会在杭州青山湖科技城举办。此次大会以“汇聚全球智慧,推动国际合作”为主题,旨在整合国际资源、汇聚全球智慧,进一步推动国际农业机器人技术创新,加快农业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

会上,国际机器人组织联盟与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青山湖科技城机器人产业发展,促进国际机器人产业交流合作,打造国际农业机器人创新集聚区和产业孵化平台。

当日还成立了国际农业机器人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由国际机器人组织联盟(IARA)联合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自动化技术研究院以及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将围绕农业机器人智能识别和定位技术,高适应性末端执行机构的创新设计,低成本、高可靠作业农业机器人等方向开展研究。旨在有效整合农业机器人领域前沿技术、领先产品和专家资源,加速农业机器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近年来,青山湖科技城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浪潮,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全力打造智能装备这个核心产业地标。在机器人领域,青山湖科技城已具备了一定基础,集聚了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科技和人才服务部部长李萍表示,共建国际农业机器人创新中心,有助于促进国内外技术团队与青山湖科技城企业交流合作,推进青山湖科技城在农业机器人领域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育和产业发展。

“以前是孤军奋战,现在可以得到全省、全国,甚至国外专家的支持了。”杭州自动化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卜琰说,农业机器人行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不仅要融合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还包括产业机器人的底盘技术、机械臂技术。他表示,接下来也会不断发挥自身创新和成果转化优势,推动更多适合地方产业的机器人落地。

浙江日报

杭州“深化改革、强基固本”持续做优营商环境

阳光雨露 万物生长

伴随着杭州经济“半年报”、一系列“更有看头”的先导性指标出炉,今年上半年——

杭州每日新设企业超400家,以全省首位的增量,成为我省首个、全国第七个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的城市;

15.1万名35周岁以下大学生“落户”杭州,同比增长10.1%,位居全国前列;

1至5月,杭州实际利用外资36.94亿美元,总量在全国所有城市位列第三,仅次于上海、苏州;

今年以来,杭州抓住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机遇,落实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将优化营商环境确定为“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提升服务效率,重塑产业生态,优化创新要素,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创新要素配置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

如果说营商环境是企业的阳光、水和空气,那么,创新生态的“小气候”堪称营商环境“皇冠上的明珠”。

2022年,杭州启动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一场打破行政层级、地域限制、信息壁垒,统揽土地、人才、资本、数据等要素优化配置的集成改革拉开序幕,构建集研发、孵化、投资于一体的“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成为抓手。

在环浙大紫金港创新生态圈,“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的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机制逐步建立;在余杭,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组建“亲科办”,利用成果转化大模型将600余项科创平台待转化科技成果匹配给杭州市5000余家企业……

人工智能是其中最繁忙的赛道,杭州为选手们精准送上一双趁脚的“跑鞋”。

新年伊始,杭州发力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一项关键举措是设立每年总额2.5亿元“算力券”,拿出真金白银补贴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

深耕AI细分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杭州灵伴科技公司,尝到了创新“小气候”的阳光雨露。“目前,我们算力采购规模约百万级,但预计后期增速会很快。政府发放‘算力券’,对我们降成本有很大帮助。”公司高级副总裁宓群认为,“算力成本‘洼地’对人工智能企业来讲,肯定是杭州营商环境的一张新名片。”

供给增值服务

全面提升企业获得感

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这是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跃进——

政策红利,有“自荐”。

“今年省里刚出台了‘免申即享’的科研补贴政策,政府部门就主动和我们对接了。”杭州谐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主管章淑媛说,不用跑线下窗口,两周内就拿到了150万元补贴。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是写在梦想小镇白墙之上的“改革名言”,也是杭州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