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 >>廊内新闻

未来科技城:打造城西副中心和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示范区、引领区 - 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

发布日期:2018-02-02 00: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管理员
分享:

        2018年是十九大胜利召开后进入新时代的第一年,未来科技城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主动融入杭州湾大湾区战略,紧紧围绕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规划、余杭区发展战略规划和“创新高地、中国硅谷”发展目标,以建设新平台、培育新产业、引进新项目、推行新举措、营造新环境为“爆破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定不移地推进杭州城西副中心和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示范区、引领区建设。

       2017年是新一届余杭区委、区政府的开局之年,未来科技城紧密围绕余杭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手抓经济建设毫不松懈,一手抓城市建设绝不动摇,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有序推进。1-11月份,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155.5亿元,完成税收213.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6%和44.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69亿元,含133.34亿元的房地产项目。   练好人才集聚“基本功”   2017年未来科技城共举办三轮海创园项目评审和四轮人工智能小镇项目评审,获评推荐项目总数超300个。通过分类服务、人才导航、项目有机更新、上门答疑解难等途径,鼓励人才申报各类项目计划,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培育国千计划专家120名(今年新增14名),“省千”计划专家169名(今年新增30名),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7支(今年新增2支)。成功举办“未来已来”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新一代人工智能高端峰会等活动,汇聚国家级智库出谋划策。   打造特色小镇“集团军”   梦想小镇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被列入国家4A级景区创建预备名单,目前累计集聚创业项目1258个、创业人才12100名;人工智能小镇瞄准当前世界科技创新“新风口”,于2017年7月9日盛大开园,目前已吸引之江实验室、百度(杭州)创新中心等16个高端研发机构及170余个创新项目入驻,并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名单。此外,南湖创新小镇、五常湿地科研创投小镇加快规划编制、征迁清零等基础性工作,健康小镇建设有序推进,淘宝小镇入选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名单。   狠抓招商引资“生命线”   2017年,科技城企业数继续迅猛增长,新登记市场主体达3304户;累计引进金融机构982家,管理资本2265亿元。明确专人或专班紧盯重点产业、紧跟重点项目,“一对一”贴身对接重点项目。同时强化要素资源供给、完善产业招商体系,组织力量研判产业发展趋势,统筹土地、园区、平台“三维”招商模式,全面提高招商人员素质。   当好企业服务“店小二”   未来科技城科创园区联盟成立,建成全省首个集“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平台。开发未来科技城企业服务大数据平台,建立标准化企业数据库,建立省股交中心海创板、科技城投贷联盟,全年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达5家和25家。在成果转化方面,三维通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科技园等科创园项目竣工,各类产业园区、科创园区超30个;初步梳理出88家有意向企业推荐至区内平台、镇街。   开启改革创新“新蓝海”   全力服务配合之江实验室、杭州城西高铁新城双创基地等重点平台和现代交通体系建设等重点项目的规划、选址、人才公寓配备等工作;统筹开展南湖创新小镇、五常湿地科研创投小镇、三名研究院等平台的征迁安置、规划编制、项目招引等工作;快速落实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平台的过渡空间、一期项目选址等工作,校友企业总部园过渡空间已举行企业入驻仪式,完成超重力实验室项目签约和初步选址工作;积极对接阿里系“五新”基地、菜鸟网络总部及智慧产业园等平台和项目,督促项目方加快方案设计,及时协调各类问题。   提升城市品质“魅力值”   拓展核心区域范围、启动公共中心规划,按照打造杭州城西副中心和一流国际化创新创业社区的标准,正式启动公共中心概念规划;与华润合作,积极探索建设商业休闲、文化科技和体育运动三大中心的有效路径。完成舒心路、蔚澜学校、未来科技城双语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加快九年一贯制学校、EFC欧美中心等项目进度,开工溪望路(万和路-绿汀路)、第十三幼儿园等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向纵深推进,地铁3号线、5号线建设有序开展,铁路西站、西站—机场轨道快线等项目明确选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在“美丽余杭”建设方面,基本实现年度治理目标;防违控违无终点,2017年共计拆除违法建筑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完成征地约7036亩,拆迁2317户,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60余次,全年狠抓渣土清运、交通整顿、“清洁家园”、户外广告整治等工作,成效显著。   增强干部队伍“战斗力”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圆满完成保障十九大、全国学生运动会等重大活动任务,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传达学习十九大报告和会议精神,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未来科技城发展和全体干部思想意识提升的要求。扎实开展“双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周三夜学活动,狠抓廉政教育和作风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筑牢党风廉政思想防线。   通过开展“走企业、优服务、提素质”活动,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服务企业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素养和综合能力。   2018年,未来科技城将在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的基础上,全力服务之江实验室、浙大校友企业总部园、南湖创新小镇、阿里“五新”基地等重点创新平台各项工作,全面启动公共中心、五常湿地科研创投小镇、人工智能小镇、梦想小镇三期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努力提升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等主导产业的内涵和能级。   (一)创新驱动,开创平台集聚新局面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未来科技城将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实施对口供给,更有效激励各类要素有机聚合,大力实施“互联网+”,转变管理方式、推动简政放权,完善各类政策实施细则。完善下属国有企业架构,进一步探索国有资产证券化路径,积极探讨对外股权投资和小镇建设模式输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挖浙大、阿里两座“金矿”,推进之江实验室、浙大校友企业总部园、三名研究院、浙大超重力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阿里达摩院、菜鸟网络总部及智慧产业园、“五新”基地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全区乃至城西科创大走廊跨越发展。   (二)人才引领,开创创智汇聚新局面   2018年,未来科技城将进一步加快吸引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新四军”创业,强化浙大校友、阿里系和海外人才招引活动机制。统筹国内人才与国外人才资源、高端人才与潜力人才资源、双创人才与智库人才资源,加快促进区域人才在规模、质量、结构三个维度上相融共生。推动高端人才与园区基础产业、优势学科有机结合,以点带面,强化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人才集聚。科学规划人才用房,加快人才房供给,确保土地出让面积的5%用于人才房建设;落实各类人才政策,打造国际人才社区,优先保障人才落户、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需求。   (三)产业培育,开创精准服务新局面   围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等主导产业及相关细分领域,不断做深创业链,做强产业链,强化世界500强、世界知名研发机构、央企、优质股权投资机构等的招商力度。做精梦想小镇、做强人工智能小镇、做优五常湿地科研创投小镇、做实南湖创新小镇、做活健康小镇,推动小镇模式对外输出,落地生根。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认真抓好项目落地、开工、竣工、投产等节点,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同时,深化成果转化工程,全面落实产业化落地专题会议精神,重点推动凤凰、金星、高桥、义桥、朱庙等区块的有机更新。发挥未来科技城投贷联盟、省股交中心海创板、资智对接会和产业基金的积极作用,整合各类资源,推进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落实“凤凰计划”,加强对企业上市的培育辅导,推动企业股改和上市。   (四)产城融合,开创环境品质新局面   2018年,未来科技城将强势启动五常湿地科研创投小镇和公共中心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学军中学海创园分校、九年一贯制学校、人大附中国际学校、浙医一院余杭院区、体育公园等教育、医疗、休闲项目和欧美金融城、奥克斯未来中心、宝力君汇中央等商业综合体、高端酒店项目建设,确保学军中学海创园分校、人大附中国际学校等顺利开学,为未来科技城引人留人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将努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完成荆长路更新,良睦路、绿汀路继续向南段推进,加快文二西路连接隧道、海绵城市试点等工程;配合推进杭州铁路西站、地铁三号线、地铁五号线、机场轨道快线和杭临轻轨建设;强化各类公共交通有效衔接,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深入建设“美丽余杭”,推进核心区南部及其以西片区绿化工程,做好地下管网专项规划,提升城市景观品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五)队伍建设,开创谋事干事新局面   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肩负起全面从严治党光荣使命,以党建为统领,强化敢打敢拼、奋勇创先的队伍建设。坚持以学为先、以学增智,不断更新思想理念、管理方式、服务手段,注重在工作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用新观念、新思维研究新时代新情况,用新举措、新办法解决新困难新问题,切实增强驾驭经济社会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严格执行“双报到”等制度,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提升拒腐防变能力。  

来源:余杭新闻网-余杭晨报  作者:  编辑:戚亦铭

               


未来科技城:打造城西副中心和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示范区、引领区 - 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

时间:2018-02-02 00:00

        2018年是十九大胜利召开后进入新时代的第一年,未来科技城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主动融入杭州湾大湾区战略,紧紧围绕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规划、余杭区发展战略规划和“创新高地、中国硅谷”发展目标,以建设新平台、培育新产业、引进新项目、推行新举措、营造新环境为“爆破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定不移地推进杭州城西副中心和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示范区、引领区建设。

       2017年是新一届余杭区委、区政府的开局之年,未来科技城紧密围绕余杭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手抓经济建设毫不松懈,一手抓城市建设绝不动摇,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有序推进。1-11月份,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155.5亿元,完成税收213.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6%和44.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69亿元,含133.34亿元的房地产项目。   练好人才集聚“基本功”   2017年未来科技城共举办三轮海创园项目评审和四轮人工智能小镇项目评审,获评推荐项目总数超300个。通过分类服务、人才导航、项目有机更新、上门答疑解难等途径,鼓励人才申报各类项目计划,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培育国千计划专家120名(今年新增14名),“省千”计划专家169名(今年新增30名),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7支(今年新增2支)。成功举办“未来已来”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新一代人工智能高端峰会等活动,汇聚国家级智库出谋划策。   打造特色小镇“集团军”   梦想小镇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被列入国家4A级景区创建预备名单,目前累计集聚创业项目1258个、创业人才12100名;人工智能小镇瞄准当前世界科技创新“新风口”,于2017年7月9日盛大开园,目前已吸引之江实验室、百度(杭州)创新中心等16个高端研发机构及170余个创新项目入驻,并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名单。此外,南湖创新小镇、五常湿地科研创投小镇加快规划编制、征迁清零等基础性工作,健康小镇建设有序推进,淘宝小镇入选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名单。   狠抓招商引资“生命线”   2017年,科技城企业数继续迅猛增长,新登记市场主体达3304户;累计引进金融机构982家,管理资本2265亿元。明确专人或专班紧盯重点产业、紧跟重点项目,“一对一”贴身对接重点项目。同时强化要素资源供给、完善产业招商体系,组织力量研判产业发展趋势,统筹土地、园区、平台“三维”招商模式,全面提高招商人员素质。   当好企业服务“店小二”   未来科技城科创园区联盟成立,建成全省首个集“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平台。开发未来科技城企业服务大数据平台,建立标准化企业数据库,建立省股交中心海创板、科技城投贷联盟,全年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达5家和25家。在成果转化方面,三维通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科技园等科创园项目竣工,各类产业园区、科创园区超30个;初步梳理出88家有意向企业推荐至区内平台、镇街。   开启改革创新“新蓝海”   全力服务配合之江实验室、杭州城西高铁新城双创基地等重点平台和现代交通体系建设等重点项目的规划、选址、人才公寓配备等工作;统筹开展南湖创新小镇、五常湿地科研创投小镇、三名研究院等平台的征迁安置、规划编制、项目招引等工作;快速落实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平台的过渡空间、一期项目选址等工作,校友企业总部园过渡空间已举行企业入驻仪式,完成超重力实验室项目签约和初步选址工作;积极对接阿里系“五新”基地、菜鸟网络总部及智慧产业园等平台和项目,督促项目方加快方案设计,及时协调各类问题。   提升城市品质“魅力值”   拓展核心区域范围、启动公共中心规划,按照打造杭州城西副中心和一流国际化创新创业社区的标准,正式启动公共中心概念规划;与华润合作,积极探索建设商业休闲、文化科技和体育运动三大中心的有效路径。完成舒心路、蔚澜学校、未来科技城双语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加快九年一贯制学校、EFC欧美中心等项目进度,开工溪望路(万和路-绿汀路)、第十三幼儿园等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向纵深推进,地铁3号线、5号线建设有序开展,铁路西站、西站—机场轨道快线等项目明确选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在“美丽余杭”建设方面,基本实现年度治理目标;防违控违无终点,2017年共计拆除违法建筑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完成征地约7036亩,拆迁2317户,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60余次,全年狠抓渣土清运、交通整顿、“清洁家园”、户外广告整治等工作,成效显著。   增强干部队伍“战斗力”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圆满完成保障十九大、全国学生运动会等重大活动任务,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传达学习十九大报告和会议精神,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未来科技城发展和全体干部思想意识提升的要求。扎实开展“双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周三夜学活动,狠抓廉政教育和作风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筑牢党风廉政思想防线。   通过开展“走企业、优服务、提素质”活动,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服务企业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素养和综合能力。   2018年,未来科技城将在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的基础上,全力服务之江实验室、浙大校友企业总部园、南湖创新小镇、阿里“五新”基地等重点创新平台各项工作,全面启动公共中心、五常湿地科研创投小镇、人工智能小镇、梦想小镇三期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努力提升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等主导产业的内涵和能级。   (一)创新驱动,开创平台集聚新局面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未来科技城将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实施对口供给,更有效激励各类要素有机聚合,大力实施“互联网+”,转变管理方式、推动简政放权,完善各类政策实施细则。完善下属国有企业架构,进一步探索国有资产证券化路径,积极探讨对外股权投资和小镇建设模式输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挖浙大、阿里两座“金矿”,推进之江实验室、浙大校友企业总部园、三名研究院、浙大超重力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阿里达摩院、菜鸟网络总部及智慧产业园、“五新”基地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全区乃至城西科创大走廊跨越发展。   (二)人才引领,开创创智汇聚新局面   2018年,未来科技城将进一步加快吸引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新四军”创业,强化浙大校友、阿里系和海外人才招引活动机制。统筹国内人才与国外人才资源、高端人才与潜力人才资源、双创人才与智库人才资源,加快促进区域人才在规模、质量、结构三个维度上相融共生。推动高端人才与园区基础产业、优势学科有机结合,以点带面,强化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人才集聚。科学规划人才用房,加快人才房供给,确保土地出让面积的5%用于人才房建设;落实各类人才政策,打造国际人才社区,优先保障人才落户、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需求。   (三)产业培育,开创精准服务新局面   围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等主导产业及相关细分领域,不断做深创业链,做强产业链,强化世界500强、世界知名研发机构、央企、优质股权投资机构等的招商力度。做精梦想小镇、做强人工智能小镇、做优五常湿地科研创投小镇、做实南湖创新小镇、做活健康小镇,推动小镇模式对外输出,落地生根。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认真抓好项目落地、开工、竣工、投产等节点,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同时,深化成果转化工程,全面落实产业化落地专题会议精神,重点推动凤凰、金星、高桥、义桥、朱庙等区块的有机更新。发挥未来科技城投贷联盟、省股交中心海创板、资智对接会和产业基金的积极作用,整合各类资源,推进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落实“凤凰计划”,加强对企业上市的培育辅导,推动企业股改和上市。   (四)产城融合,开创环境品质新局面   2018年,未来科技城将强势启动五常湿地科研创投小镇和公共中心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学军中学海创园分校、九年一贯制学校、人大附中国际学校、浙医一院余杭院区、体育公园等教育、医疗、休闲项目和欧美金融城、奥克斯未来中心、宝力君汇中央等商业综合体、高端酒店项目建设,确保学军中学海创园分校、人大附中国际学校等顺利开学,为未来科技城引人留人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将努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完成荆长路更新,良睦路、绿汀路继续向南段推进,加快文二西路连接隧道、海绵城市试点等工程;配合推进杭州铁路西站、地铁三号线、地铁五号线、机场轨道快线和杭临轻轨建设;强化各类公共交通有效衔接,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深入建设“美丽余杭”,推进核心区南部及其以西片区绿化工程,做好地下管网专项规划,提升城市景观品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五)队伍建设,开创谋事干事新局面   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肩负起全面从严治党光荣使命,以党建为统领,强化敢打敢拼、奋勇创先的队伍建设。坚持以学为先、以学增智,不断更新思想理念、管理方式、服务手段,注重在工作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用新观念、新思维研究新时代新情况,用新举措、新办法解决新困难新问题,切实增强驾驭经济社会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严格执行“双报到”等制度,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提升拒腐防变能力。  

来源:余杭新闻网-余杭晨报  作者:  编辑:戚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