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更多成果走向“生产线” ,天目山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在大走廊成立
“如果说成果的产业化有100步路,我们只能搞定前面的10%,虽然这10%是最核心最关键的,但是后面90%的环节需要找‘朋友’来合作推进下去。”3月3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副教授徐天彤带着他所在团队的最新成果来到首届天目山论坛暨百千万活动成果需求发布会,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活动找到一些合作伙伴,将技术应用在更多领域。
天目山论坛作为浙江“双百千万”专项行动首场战略力量开放日活动,邀请了航空领域科技前沿院士、专家,共同探讨绿色超声速民机新构型和发动机新原理、气动热力、结构强度、复合轻质和高温材料等基础科学问题。
会上,天目山实验室宣布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心将聚焦“超声速绿色民机智能设计、绿色民用航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高性能航空材料与先进制造、智能飞行管理与高效机载能量综合”等四大方向,促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杭州市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争当省“315”科创体系建设“排头兵”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天目山实验室作为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浙江航空技术实验室,以打造航空科技国家战略力量、支撑引领浙江省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致力于实现航空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并形成航空科技引领能力,从而构建全球航空领域的创新源头和人才高地。
成立近一年来,天目山实验室始终坚持以打造航空科技国家战略力量、支撑引领浙江省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实现航空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并形成航空科技引领能力,成立了4大研究中心,并谋划建设5大公共研究平台,每个平台拟投入8000万元,瞄准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一流科研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为更好地营造创新生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天目山实验室还与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进行了共建及关键技术攻关、金融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及科研生态战略合作伙伴的签约,还发布了一批航空领域颇有标志性、引领性的原创科技成果,促成前景好、收益高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陆空两栖智能无人机、高强耐热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关键技术、长航时大型扑翼飞行器……会上,一大批航空航天领域的“黑科技”惊艳亮相,寻求合作伙伴。如徐天彤团队在国际上首创了一个三维立体的MEMS电感技术,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散热型好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如可以为这种昆虫大小的扑翼飞行器提供动力,进行侦查、搜救等特种任务。
高水平成果是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天目山实验室所在的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浙江省重点打造的创新策源地,这里坐拥之江、西湖、良渚、湖畔等五家省实验室和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浙江脑机交叉研究院等一大批科研创新的平台载体,落户了杭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之科控股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概念验证中心等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平台,集聚了阿里巴巴全球总部、中电海康总部、字节跳动、vivo全球AI研发中心、OPPO全球研发总部等一大批龙头企业。
下一步,城西科创大走廊将继续加快解决制约成果转移转化关键问题,聚力打造杭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加快市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持续优化“一环五链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努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